免费福利高清 https://www.2ni.cc 东欧小国立陶宛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死道友不死贫道”。 在接受乌克兰国家通讯社采访时,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的发言让人忍俊不禁,他先是大义凛然且一脸坚定地表示,所有北约国家都应该将自己可用的所有武器拿出来给乌克兰,帮助乌克兰对抗俄罗斯。 他还说,立陶宛一直站在反俄挺乌第一线,我们热衷于帮助乌克兰取得胜利,这会让我们更安全。 然而,当主持人问他立陶宛会如何在军事上支持乌克兰时,他话锋一转,笑着说立陶宛的武器库存有限,对军援乌克兰无能为力,只能提供帮助乌克兰的“政治论据”。 口号喊得比谁都大声,真到要拿出实际行动时却没影了,通俗来讲就叫“口嗨”,立陶宛这种行为实在是有些大跌眼镜。 可笑的是,这位立陶宛外长不仅不愿意用实际行动军援乌克兰,反而道德绑架,要求北约国家继续用自家武器武装乌克兰,而且还含沙射影地批评一些北约国家军援乌克兰不积极,只愿意给乌克兰提供一些低端武器。 立陶宛外长这话明显是在暗指德国。尽管德国已向乌克兰提供了不少武器,但乌克兰并未感激,而且并不满足于此,认为德国给得太少了,对军援乌克兰有所保留。 乌克兰外长库列巴曾批评德国拒绝向乌克兰提供主战坦克等武器,质疑其是不是害怕俄罗斯报复。 德国不欠乌克兰的,为其提供武器已经仁至义尽了。朔尔茨在接受美国《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德国已经为乌克兰付出够多了,之所以拒绝向其提供进攻性武器,主要是不想让俄乌冲突升级为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战争。 德国的担忧不无道理,如果北约国家毫无保留地军援乌克兰,将各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给乌克兰,然后对俄军造成重大损失,那么势必会激怒俄罗斯,激化与北约之间的矛盾,从而使俄乌冲突升级为更大规模的战争。 乌克兰自身军事实力不如俄罗斯,只能求助于北约国家,气急败坏之下埋怨德国情有可原。但立陶宛外长只知道喊“乌克兰加油,打倒俄罗斯”这样的口号,对军援乌克兰却百般推辞,表示爱莫能助,他有什么资格指责别人?凭什么道德绑架其他北约国家,慷他人之慨,让他们毫无保留地军援乌克兰? 对于立陶宛外长这种“死道友不死贫道”的行为,俄媒“今日俄罗斯”发文嘲讽,虽然立陶宛没有多余的武器捐给乌克兰,但该国外长却希望盟友代劳,让其他国家给乌克兰捐赠武器。 而且,俄媒还揭了这位立陶宛外长的老底,指出他是欧洲国家中最反俄的官员,还呼吁北约亲自下场,在军事上击败俄罗斯,不赞成用和平谈判方式解决乌克兰危机。 其实,兰茨贝尔吉斯不是个例,立陶宛这个国家上至总统下至平民普遍反俄。俄乌冲突爆发后,这个小国跳得最高,一直站在反俄前线,被称为反俄战斗先锋。 立陶宛支持乌克兰对抗俄罗斯,并非与乌克兰关系有多好,只是单纯地讨厌俄罗斯、仇视俄罗斯,希望借乌克兰之手报复、削弱、拖垮俄罗斯。 俄乌冲突爆发之初,立陶宛迅速采取行动,向乌克兰交付一批军事援助物资,以示对乌克兰的支持。 不过,也仅限于此了,毕竟“地主家里没余粮”。 立陶宛是东欧弹丸小国,军事实力实在不够看。 据公开数据显示,其军队总人数不到两万人。其中陆军有16门自行火炮、35门火炮、650辆装甲车;空军有5架运输机和5架直升机,战斗机数量为零;至于海军,也就比蒙古海军实力稍强。 由此来看,让立陶宛掏空家底军援乌克兰,真是有点难为它了,或许乌克兰都不稀罕它这点家底。 可笑的是,立陶宛军事实力如此差劲,胆量却不小。不仅与俄罗斯叫板,还主动招惹中国,违反一个中国原则,与台当局眉来眼去,搞了一出“台北代表处”改名风波,挑战大陆的底线。 为此,立陶宛付出了不小代价,不仅被中国大陆降低了外交等级,还付出了经济代价。 同时得罪中俄两大军事大国,立陶宛自知后果很严重,所以主动寻求美国军事保护,邀请美军进驻立陶宛,替自己“看家护院”。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立陶宛都与俄罗斯有很深的矛盾,可谓不共戴天之仇。 立陶宛深知,凭一己之力自然不是俄罗斯对手,而这次俄乌冲突爆发正是立陶宛复仇的天赐良机,立陶宛需要抓住这次机会,利用乌克兰和北约达到自己的目的。 所以我们看到,这次俄乌冲突爆发后,立陶宛表现相当积极,上蹿下跳,不断拱火,试图使局势升级,让北约与俄罗斯直接对抗。 立陶宛这样做,是把乌克兰和北约架在火上烤。 乌克兰倒是无所谓,反正都与俄罗斯交战了,已做好不死不休的准备。但北约显然没有做好与俄罗斯死磕的准备,一直在避免与俄罗斯发生直接军事冲突。毕竟,一旦北约军队亲自下场与俄军作战,局势将不可挽回,不排除会发生世界大战甚至核战争。 北约的目的是遏制俄罗斯,避免出现第二个苏联,并不想与之走到鱼死网破那一步,这不符合美国和其他北约国家的利益,所以立陶宛想挑起俄罗斯与北约战争的图谋大概率不会得逞。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临城新媒体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