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临城新媒体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临城新媒体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临城新媒体公众号

临城新媒体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又一省发布可再生能源制氢政策 机构预计2025年绿电制氢占比将达50% 产业链公司名单来了

2023-03-05 发布于 临城新媒体
软文代发平台

  近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氢动吉林“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规划目标提出,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达到120-150万吨/年,建成加氢站400座,建成改造绿色合成氨、绿色甲醇、绿色炼化、氢冶金产能达到600万吨,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规模达到7万辆。氢能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2022年以来,围绕氢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新型储能系统建设、交通运输及工业领域脱碳等方面的作用,国家相关部门密集出台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制氢及其上下游产业链发展的政策及规划,将氢能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发展方向。

  3月23日,《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规划》要求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据光大证券测算,按照2025年目标绿氢制氢量10-20万吨/年,我国氢气总需求20-40万吨/年(来自《2020版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路线图》)测算,绿电制氢占比将达50%。

  氢能制取主要有三种较为成熟的技术路线:(1)基于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重整制氢;(2)以焦炉煤气、氯碱工业、丙烷脱氢、乙烷裂解为代表的工业副产气制氢;(3)基于新型清洁能源的可再生能源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主要分为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生物质制氢、太阳能光解水制氢三种,主要是采用电解水制氢。

  可再生能源制氢处于氢能产业链的上游,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下游。可再生能源转化的多余电能通过变流器调压后进入电解水制氢装置,在电解槽中进行水电解制氢,制备的氢气经过提纯进入氢气储存系统。一部分气体通过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实现电网侧调峰;另一部分气体通过长管拖车、液氢槽车或者管网运输等方式进入用能终端或加氢站,氢气以满足交通运输、发电、化工生产及冶金等行业下游氢能消费需求,解决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氢能产业发展的区域协调。

  据浙商证券测算,结合我国未来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20亿千瓦;206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66亿千瓦,以5%-10%配置电解水制氢装置测算,2030年、2060年可提供约500万吨、1亿吨氢气(占碳中和氢能需求的77%),支撑我国清洁氢供给结构需求。

  浙商证券研报指出,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处于产业导入初期,PEM电解电堆技术的迭代、系统运行时间的增加、电力成本的降低将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与化石能源制氢成本相当,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大规模发展,看好前期布局的相关运营商及设备商。建议关注:隆基股份、阳光电源、宝丰能源、禾望电气、林洋能源、金风科技、富瑞特装、威孚高科。详见下图:

  东吴证券研报认为,首个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发布,对制氢-储运-加注-应用指明发展目标和着力方向,重点鼓励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攻关和规模化应用,加速全产业链发展。建议关注:制氢九丰能源、金宏气体;加注设备冰轮环境、厚普股份;氢燃料电池及整车亿华通、泛亚微透、腾龙股份、美锦能源、宇通客车。

(文章来源:财联社)

文章来源:财联社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临城新媒体
    1970-01-01
  • 临城新媒体
    1970-01-01
  • 临城新媒体
    1970-01-01
  • 临城新媒体
    1970-01-01
  • 临城新媒体
    1970-01-01
  • 临城新媒体
    1970-01-01
临城新媒体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临城新媒体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临城新媒体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临城新媒体 X1.0@ 2015-2020